close

雖然說班上沒有那麼歧視天生和自己不同的人,
但的確會發生全班之中會有少數幾個被排擠的人,
犯錯會把責任全部推到那些人身上。(這個是大部分的人都會犯的毛病)

也還好我們班沒有排擠娘娘腔的人。(但我們班也沒有那種娘娘腔到很誇張的人)

今天發生一件類似男生欺負女生的事件發生。
旁人看來,都覺得是兩個人在玩,所以也沒有人挺身糾正。
但女生可不這麼覺得,跑來跟我抱怨。

儘管我覺得一個巴掌拍不響,
為什麼男生們這麼愛鬧這個女生?
為什麼這個女生每節下課都跟男生玩起追逐戰?
然後但又覺得大家都排擠他?
也覺得很多人都作表面,表面上跟自己很要好,私底下卻說壞話。

是覺得挺矛盾的,知道這些人不好,卻在意他們的想法,卻還是想要和他們做朋友?

人還是要懂得保護自己,要讓自己變得更堅強,別將自己認定為受害者,事情或許沒這麼糟?

雖然之前他的考卷被同學畫了一個大大的髒字。
卻找不到犯人,其實是個潛伏的危機。
只能再觀察觀察了。
這種各說各話的事情,真的很難處理,畢竟是主觀的感受。囧


這....內嵌語法就這麼小的SIZE,如果要看大螢幕,就看全螢幕囉。
長達一小時的影片,有興趣的可以看看。

人是否天生存有歧視?又該如何告別歧視心理?自50年前起,科學家便開始研究團體心理,其中「校園歧視」一直是這幾年教育學者專家重視及消弭的問題,因為學生教育負擔了許多觀念的學習及建立,【歧視的一課】在一位加拿大小學老師,看過一支美國1970年代拍攝的紀錄片,決定在自己班級裡,實施歧視與反歧視的教育。在校方及家長的同意下,老師將同學分成高矮兩組,結果產生了許多很不一樣的行為。「你好胖」、「你不乖」、「你好笨,不跟你玩了」這些小學生口中的童言童語,對於大人來說可能沒有什麼,但可能在無意間,造成人格傷害。校園的歧視問題不是簡單的只是同儕之間的問題,也涉及師長對學生的態度,學生在校園中,或多或少會都會接觸到歧視行為,可能本身就是受害者,也可能是歧視的旁觀者。【歧視的一課】以小學生的例子,談論小孩子在教室/校園可能會遇到的岐視,包括性別、外型及能力,在校園中,許多不符合傳統形象的男生、女生,受到同儕歧視、欺凌的事件,本片利用小學生的真實例子,及相關的歷史畫面,都足以讓學生學習尊重他人選擇、欣賞不同的人格特質。本週來賓:柯志恩(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所長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hemoment 的頭像
    themoment

    實踐一切

    themo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